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李盛霖:2011年通车里程为历年之最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李盛霖:2011年通车里程为历年之最
 来源:中国公路网 发布时间:2012.3.27 11:27:48

中国高速公路 “预计今年的高速公路新通车里程达到1.1万公里,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

2011年12月30日,北京。

一年一度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工作报告中透露了上述数字。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内各司局、部属各单位、部管主要社团、港口管理局及大型交通企业集团、主要港口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为什么说2011年却是最多的一年?李盛霖介绍道,“十一五”期间的年平均通车里程数为7000公里,最高的2010年也只有9058公里,因此今年所取得的1.1万公里是创历史新高的。

一方面,2011年在“银根紧缩”的形势下,各地频繁爆出建设资金短缺甚至停工的消息;另一方面,2011年却是通车里程最多的一年。针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李盛霖作了分析:

“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批准了一批项目,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周期大致为3年,今年正值收获期;二是不少原本通车里程数小的省份,这几年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步伐,例如,黑龙江新通车高速公路2470公里,山西1020公里,青海898公里,新疆785公里……”

据公开资料报道,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自2009年初,实施了三年建设3000公里高速公路的“三年大决战”;山西省创新体制,通过“省投市建”模式调动市政府积极性,破解了“资金难”问题;青海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大投资力度;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利好”背景下,积极采取“代建制”,加快建设步伐。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达到7.4万公里,加上今年新增的1.1万公里,目前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已经达到8.5万公里。

针对这一成绩,李盛霖同时告诫道,“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高速公路的主通行量远不如美国,中国的高速公路以四车道为主,而美国的高速公路却以八车道为主,此外我国在功能、运营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沉浸于通车里程数这项指标中,还应做进一步的努力。”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高速公路行业而言,有着它的特殊性。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最为委屈的一年,社会对收费公路的炮轰与质疑连绵不断,行业形象一再受损;它是最为困难的一年,伴随着银根的步步紧缩,对资金的饥渴以及行业人的无奈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临近岁末,一年一度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再次如期而至。这个会议对交通行业来说,是总结过去工作的大会,更是研究新一年形势、为新一年工作“定调”的大会。

2012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交通行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高速公路行业如何根据未来形势未雨绸缪、提前准备?2011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的困境,在2012年是否有所改观?

这些问题,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都将有所回答。读部长报告,恰恰能让我们的工作提前筹划,应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

2012年总基调:稳中求进

本次会议根据刚刚闭幕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科学分析2012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有进”。

部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重点更多放在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上。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在拉动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挖掘内需潜力、扩大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二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求财政和信贷政策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继续支持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这为继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四是中央强调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交通运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这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势必对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新的影响,交通建设资金紧张,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叠加,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难度加大。二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三是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期盼越来越高,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着既要提供覆盖面更广的均等化服务,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双重压力。四是安全生产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部长思路:

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对交通运输发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行业准备:

近年来,伴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突飞猛进,一方面社会对高速公路发展“大跃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另一方面,高速公路自身的“债务雪球”也越滚越大,融资难问题更是有增无减。

在这种形势下,李盛霖部长“稳中求进”的指示,对高速公路行业而言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稳、如何进,何处稳、何处进,这就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例如,根据资金情况和各省路网规划,科学安排工程进度,正确处理高速公路建设速度、规模与需求、资金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摈弃“唯里程数是瞻”的思维,重视高速公路“质的提高”;同时不能忘记中央对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定位。

2012年仍“差钱”

针对高速公路行业最为关心的交通建设资金问题,李盛霖做了分析与判断。他认为,2012年的资金形势仍然严峻。

部长分析:

根据来源,交通建设资金主要分为三大块,即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财政资金方面,由于面临结构性减税政策、车购税增长难度大、GDP放缓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等情况,财政资金增长难度较大;信贷资金方面,由于面临的通胀是持续的,而2012年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信贷或许会放松,但针对性更强;社会资金方面,与宏观大环境也同样息息有关,2012年也难言有大的改观。

另外,针对2011年各地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财政部已将2012年的部分“车购税”专项资金提前拨付,2012年所能拨付的资金自然减少。

部长思路: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继续创新融资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积极争取融资政策和信贷的支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坚持车购税等财政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和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继续加大对国省干线、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行业准备:

建设资金紧张是高速公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这在201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令人“崩溃”的是,2012年资金紧张的局面将延续。

因此,除了“勒紧裤腰过日子”之外,高速公路行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项目“上马”时间表;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根据部长报告提到的倾斜项目和重点投入领域提前准备,争取交通运输部的资金支持。

在与当地政府沟通方面,除了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外,还可以争取其他的政策支持,重庆高速集团的做法便是很好的例子。据媒体报道,2011年12月,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调研重庆高速集团时承诺了若干支持政策:一是同意每年给予高速公路储备土地的建设用地指标,对于已被规划为商住用地的高速集团存量及储备土地,各区县不得擅自进行规划调整;

二是同意继续支持集团独资及合资公司的施工营业税返还至集团的政策延长5 年至2017 年;三是同意继续投入2013-2017 年的财政配套资金,弥补高速集团资本金不足;四是确保高速集团在退出平台后由市级财政在今明两年内予以投入弥补资金缺口。

过去由于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高速公路的融资成本一直过高,因此,业界呼吁多年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也是行业的努力方向。

此外,还可以在体制创新上下足功夫。例如,山西省实行的“省投市建”模式,便充分调动市级政府,为破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补充。

“安全发展”被提升到新高度

2012年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据悉,这是第一次将“安全发展”提升到与“科学发展”并列的高度。会上,李盛霖介绍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交通运输部调研座谈会上谈了六个发展,第一个发展便是“安全发展”。

部长分析

安全发展是衡量一个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确保出行安全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任务。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夯实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工作为关键,以完善安全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安全发展保障能力和安全发展管理水平。

部长思路: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夯实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四个必须到位”:更加注重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到位;更加注重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落实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对安全生产的人财物投入必须到位;更加注重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安全教育和能力培训必须到位。

完善安全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快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警监测系统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施救方法研究,确保应急力量拉得出、顶得住、作用大、效果好。

行业准备:

高铁上的7·23事件,让高铁及铁道部淹没在一片“口诛笔伐”之中,部分舆论甚至将高铁的成绩也一并抹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7·23事件已经影响到高铁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路网规划。

高速公路与铁路具有相似性,都是属于安全事故的高发易发领域。因此,就高速公路行业而言,除了思想上不可“掉以轻心”之外,工程建设上,应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运营管理上,整治超载超限行为,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应急保障方面,完善各项预案,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组织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演练;省际之间、不同路段之间加强沟通与联动、应对各项突发事件。